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探讨如何利用水资源的论文(4)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第三篇:水资源利用效率分析

1水资源概况

  1.1特征

  1.1.1降水

  山西省是我国的一个内陆省份,属于中纬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燥少雨,蒸发量大;夏季受海洋暖湿气流影响,降水较多,尤其是7,8月,集中了全年降水量的60%左右,而且日降水量≥50mm的大暴雨有90%以上也都集中在夏季。冬季受干冷气团的影响,雨雪稀少。全省年均降水量为517.9mm。

  1.1.2地表水

  地表水是河流、冰川、湖泊、沼泽这4种水体的总称。在山西省,地表水主要有河流和湖泊。山西省境内的河流有1000余条,其中,流域面积在100km2以上的有240条,≥4000km2的河流有9条。这些河流分属于黄河、海河两大水系。黄河流域水系主要分布于山西省南部和西部地区,总流域面积为97138km2,占全省总流域面积的62%。≥4000km2的是汾河、沁河、涑水河、昕水河和三川河。海河水系主要分布于山西省北部及东部地区,总流域面积为59133km2,约占全省总流域面积的38%。≥4000km2的支流有桑干河、滹沱河及浊漳河和清漳河。由于新构造运动的影响,山西省现有湖泊比较少,集中分布在运城地区和宁武附近,主要有运城盐池和宁武天池湖群。

  1.1.3地下水

  山西省地下水资源主要由盆地平原区孔隙水、山丘区裂隙孔隙水和岩溶山区的岩溶水构成。全省年均地下水补给量约为85.34亿m3。其中,降雨入渗补给量为79.43亿m3/a。出露地表的泉水全省共有598处,其中,朔州市16处,大同市13处,忻州市40处,太原市25处,吕梁市38处,阳泉市1处,晋中市123处,临汾市190处,运城市110处,长治市16处,晋城市26处。总体而言,山西水资源总量偏少,仅占全国总量的0.4%,人均占有水量284.75m3,相当于全国人均占有水量的14.29%,是一个贫水的省份。

  1.2区域水资源差异比较

  山西是一个水资源匮乏的省份,其分布在地域上也不平衡,各个县市、地区在水资源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就行政区划而言,水资源总量最多的地方是忻州和运城,分别占全省水资源总量的14.52%和13.18%,其次是占全省水资源总量10%左右的长治、临汾、晋城、吕梁和晋中,其余4个市的水资源相对匮乏,只占全省水资源总量的5%左右。说明山西省水资源分布不均衡,但是这并不能说明一个地方水资源的丰富与短缺,某地区水资源短缺与否并不仅仅取决于水资源总量,还与区域内的耕地面积、国土面积以及人口数量等有关。因此,某种程度上可以用这3个指标描述区域内水资源的丰亏程度。全省人均水量为262.18m3,忻州和晋城的人均水量较大,是山西省人均水量的1.71倍,达到450m3,其次是人均水量在300m3以上的长治和朔州,绝大部分地区的人均水量在200~300m3之间,人均水量最低的地方位于经济发达的太原和大同。山西省单位耕地水量平均为80979.2m3/km2,超过全省平均值的地区有晋城、长治、晋中、太原、朔州5个市,尤其是晋城和长治,是全省单位耕地平均水量的2.95倍,而大同、运城、吕梁则是全省平均水量的50%左右,尤其是忻州,仅仅为3542.07m3/km2,是全省平均水量4.3%。因此,就单位耕地水量而言,忻州则是一个贫水的地区。全省单位国土水量为61300m3/km2,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有晋城、运城、长治、阳泉,相对匮乏的地区有朔州、大同和吕梁。通过人均水量、单位耕地水量和单位国土水量来看,山西省水量相对比较丰富的地区是长治和晋城,位列第2丰富的地区是运城、晋中和朔州,水资源相对缺少的地区是大同。

2山西省水资源利用分析

  2.1用水结构动态分析

  从利用结构来看,水资源可以分为工业、农业、生活和生态用水4个方面,其中,生态用水是指在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及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为了维持生态环境不再进一步恶化并逐步改善生态环境所需要的水。山西省水资源利用结构及其动态变化如表3所示。从表3可以看出,近10a来,山西省总体用水量变化较小,增长最大的时期是2011,2012年。农业用水在2010年以前变化不大,但是2010年以后增长速度较快,工业用水近10a有下降的趋势,生活用水量在10亿m3左右浮动变化,用水量显著上升的是生态用水,从2003年的0.29亿m3增长到2012年的3.32亿m3。

  2.2水资源利用效率及其变化特征

  度量水资源效率的指标有很多,本研究采用“万元GDP水耗”来分析山西省水资源利用效率。“万元GDP水耗”值越大,说明水资源利用效率越低,反之越高。山西省水资源利用效率在近10a有了大幅度提高,尤其是工业用水效率的增长比较迅猛。除此之外,山西省用水结构有了较大的变化,尤其是生态用水在逐年增加,说明山西省对于生态环境的建设已经开始重视,而且程度较大。

  2.3水资源利用效率变化因素分析

  2.3.1教育水平提高

  山西省近10a的教育经费在不断增长,2011年为7373843万元,各类学校的人数都呈上升趋势,但高校的本科人数在不断增加,而专科人数则在下降。表明山西省的教育普及范围在不断扩大,教育水平在提高。教育水平提高了,人们的素质提高了,民众的节水意识就会增强,节水的好习惯更容易养成,提高了人的能动性,对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更具有促进性。这与孙爱军等的研究结果一致。

  2.3.2水利工程建设力度加大

  随着科技的进步,山西省近10a加大了水利工程的建设,如蓄水工程、引水工程、提水工程、集雨工程以及污水处理再利用工程等,这些都为山西省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提供了技术支持。

  2.3.3政策引导

  山西省在2002年全面启动了退耕还林工程,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山西省的森林覆盖面积在2012年增加到了14.1%,比全国平均水平的20.4%低6.3百分点。但是对于山西省而言,森林面积增加了,水土流失减少了,从而使山西省的水资源总量有所增加,水质变好了,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3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途径

  3.1提高农业用水效率

  在山西省水资源利用结构中,农业用水一直占有最大的比例。因此,提高山西省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首要任务就应该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可以采取多种农业技术,如继续加强“改坡为梯”的农田建设,有数据表明,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降水的利用率提高10%~20%,对于水资源缺乏的地区而言非常可观。除此之外,还可以从输水系统、灌溉技术以及选育抗旱作物和优良品种等方面提高农业用水效率。

  3.2控制水污染

  山西省的废水排放量在近10a中一直处于上升状态,在2012年达到134298.48万t。大量的废水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河道等地方,必然会引起地表水以及地下水的严重污染,影响到水资源的使用功能,从而影响到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一定要严格控制水污染,要加强对废水的处理。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77531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