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探讨如何利用水资源的论文(5)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4结语

  山西省是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地区,只有加强民众的节水意识,建立统一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建立健全水资源的相关法律法规,才能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杨蝉玉 单位:忻州师范学院地理系

第四篇:市区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

1地质构造

  辽阳地区出露的地层主要有第四系地层,其岩性主要成因类型为河谷冲积冲洪积、坡洪积和冰积,出露有上更新统、全新统早、晚期地层,在太子河冲积扇处地层具有多层结构的特点,第四纪堆积物总厚度由扇顶到扇缘为28~300m,太子河冲积扇的面积为650km2;东部山区出露的地层有奥陶系中厚层灰岩、泥质灰岩、竹叶状灰岩等组成;寒武系灰岩、结核状灰岩、b状灰岩泥灰岩夹页岩等组成;震旦系白云岩、石英沙岩、石英岩、少量的板岩和泥灰岩组成;前震旦系斜长角闪岩、角闪片岩、磁铁石英岩等;局部有火成岩的混合岩类。辽阳地区主要构造体系有东西向构造,新华夏构造、华夏式构造、北西向构造和旋卷构造体系,构造形态上有褶皱和断裂。构造带以北北东向断层和北北西向断层出现。西部平原区基底构造为佟二堡―营口大断裂、太子河大断裂及下辽河拗陷。

2水文地质分析

  辽阳市市区位于太子河冲洪积扇上,富水岩层为砂砾石,地表有6~8m为黄褐色亚砂土,由于地面平坦,可接受大气降水的垂直补给,同时,由于所处地貌单元的不同尚有其它多种补给来源,其中主要有太子河渗透补给,以及灌溉水、渠道渗漏水的补给等。含水层的渗透性能力强,地下水的迳流条件极好,地下水循环交替较强,形成低矿化水质良好的孔隙潜水。由于地表覆盖层亚黏土逐渐加厚,地下水由东部向西部逐渐过渡为承压水。排泄方式除以地下迳流流入下游地区,另有地面蒸发排泄,区域内工农业开采占有主要地位,因此人为开采是地下水排泄的主要途径。区域含水层为松散堆积层孔隙水类型,水量极为丰富,分布于太子河冲积扇,富水岩层为砂、砾卵石层,按太子河扇的结构,含水层厚度、岩性及富水性可分顶、尖、尾和边缘部分。厚度由顶部向中部逐渐增大,一般顶部30~60m,中部80~100m,边缘10~25m,含水层埋深8~30m,岩性顶部为砂砾石,向中部过渡为砂砾卵石及圆砾、粗砂,至扇的边缘见有亚黏土夹层;结构单一,粒度粗有分选性,单井涌水量一般可达4000t/d,渗透系数一般30m/d~100m/d。太子河冲积扇地下水主要补给源有大气降水、河流侧向补给、地下径流及部分基岩侧向补给等,西部水田区还有渠系及田间水回渗补给。河谷上地表覆盖层一般为细颗粒,地下水埋藏深度在7~15m,且地表面的80%被建筑物和道路覆盖,因而地表蒸发不是主要排泄方式,主要排泄方式为人工开采和自然径流。

3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分析

  3.1水资源状况

  辽阳市区多年平均降水量20255万m3,地表水资源量5274万m3,地下水资源量21939万m3,二者重复计算量为19105万m3,水资源总量8108万m3,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为18540万m3。经分析计算,辽阳市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27m3,远低于全市和全省的水平,耕地亩均水资源占有量为531m3,略低于全省的水平。

  3.2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分析

  2011年市区用水量23643万m3,其中地表水用水量19593万m3,占总用水量的82.9%;地下水用水量5050万m3,占总用水量的17.1%。工业用水量最大,占总用量的47.3%,其次农田灌溉和居民生活用水量较大,分别为30.4%、17.6%,而生态环境用水量最小,只占总用水量的0.2%。

  3.3开发利用程度分析

  经分析计算辽阳市区地表水开发利用率较低,仅为0.7%;而地下水水量方面,由于对鞍山每年供水约为11900万m3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约为91.4%。市区内无农业取水,生活用水主要为城市居民生活用水,这些水量由自来公司供给,不属于当地地下水资源。市区的主要取水户有辽阳万兴包装制品厂、辽宁千山酒业有限公司、鞍钢给水厂水井10-1#、10-2#等取水户。

  作者:潘长俊 关艳庆 李爽 单位:辽宁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辽阳分局

第五篇: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问题探讨

1临沧水资源状况

  1.1水资源量

  1.1.1地表水量

  临沧境内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349mm,2012年,全市年平均降水量1169mm,折合降水总量276.13亿m3。地表水资源量115.20亿m3,入境水量3.95亿m3,出境水量112.48亿m3,其中:澜沧江流域流到邻市(普洱市)55.44亿m3,怒江流域出境57.04亿m3,直接流到邻国(缅甸)50.67亿m3;过境水量335.7亿m3,主要为澜沧江干流。区内耗水资源量6.55亿m3,人均占有水资源量4677m3,平均产水量48.77万m3/km2。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6%,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1.1.2地下水量

  2012年全市地下水资源量40.74亿m3,比历年偏小34.4%。地下水径流模数为17.25万m3/km2。行政分区中,地下水资源量最多为耿马县7.69亿m3,最小为双江县3.09亿m3,区域分布不均。流域分布:澜沧江流域21.73亿m3,怒江流域19.01亿m3;与常年比较:澜沧江流域偏小32.2%,怒江流域偏小36.7%。主要河流流域分布,最大为南汀河流域14.85亿m3,最小为永康河流域1.17亿m3;与常年比,均偏小,偏小9.2%~57.3%。境内地下水开发利用率低,2012年地下水开采供水为0.024亿m3,仅占地下水资源量的0.6‰。

  1.2水环境现状

  境内主要河流有澜沧江、南汀河、勐勐河、小黑江、罗闸河、永康河、凤尾河、勐捧河,其中澜沧江、南汀河为国界河流。截止2012年,河流水质监测断面15个,代表河段总长1141.1km,全市河流Ⅰ类河段总长96.9km,占全市评价总河长的8.49%;Ⅱ类水水质的河段总长为499.9km,占全市评价总河长的43.81%;Ⅲ类水水质的河段总长为490km,占全市评价总河长的42.94%;Ⅳ类水水质的河段总长为54.3km,占全市评价总河长的4.76%。2012年全市废污水排放量7088.34万t,生活污水占29.8%,第二产业废水占63.1%,第三产业废水占7.1%。根据水质实测资料,南汀河上游段、罗闸河中下游、勐勐河中下游、凤尾河水质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质常年Ⅲ~Ⅳ类,澜沧江、勐捧河、小黑江水质全年监测达水功能区控制目标,但是水环境状况受人为活动影响比较严重。

  1.3水资源特点

  (1)水资源量丰富,区域分配不均

  境内降水时空分配不均,平均降水量西南、南部山区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可达1600mm以上,云县坝区及澜沧江沿岸降水相对匮乏,多年平均降水量600~800mm。2012年实测最大年降水量为镇康县凤尾坝水文站,降雨量1736.5mm;实测最小值为云县气象站,降雨量为643.0mm;最大与最小相差1093.5mm。境内水资源除受降水时空分布影响外,还受水文下垫面因素的影响,使得境内水资源在区域分布上存在很大差异,境内多年平均产水量59.02万m3/km2,西南部部分区域可达100万m3/km2以上,因此,河川径流总体呈西南偏高,北部偏少状况。由于受河川径流量的影响,地下水分布也不均匀,总体西南部地下水蕴藏量比北部高。

  (2)水资源丰枯悬殊,年内年际变化大

  境内河流多为季节性山区河流,径流均以降水补给为主,受年内降水分配影响大,全年汛期为5―10月,汛期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80%以上,降雨量多集中在6―9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59.4%~76.6%。2007年为偏丰水年份,全市年平均降水量1681.6mm,全市降雨量的变幅在1000~3000mm,折合水量397.29亿m3;2003年为枯水年,全市年平均降水量1017.0mm,全区年降水量变化在600~2400mm,折合240.28亿m3。境内丰水年降水量可为枯水年份的1.65倍。由于受山区季节性降水因素的影响,并且河流比降大,境内在降水量集中时,极易造成洪涝灾害;枯水年份,部分河流会出现断流情况,造成工程性严重缺水。

  (3)水资源呈递减趋势

  近年来,随着气候环境不断恶化,水资源时空也受到一定影响。2004年平均降水量为1653.2mm,折合水资源量390.58亿m3;2007年平均降水量为1681.6mm,折合水资源量397.29亿m3;2010年平均降水量为1311.9mm,折合水资源量309.93亿m3;2012年平均降水量1168.87mm,折合水资源量276.13亿m3。近10年来,境内降水量呈递减趋势,但需水文模型模拟对此分析,本文不再论述。

  (4)地下水水质较差

  根据2008年11月境内地下水普查监测评价结果,总体地下水质状况不容乐观。水质劣于Ⅴ类水有4个,占调查总数的11.4%;Ⅴ类水有1个,占调查总数的2.86%;Ⅳ类水有9个,占调查总数的25.7%;Ⅰ~Ⅲ类水有21个,占调查总数的60.0%。水化学类型碳酸盐钙型水24个,占调查总数的68.6%;碳酸盐钠型水9个,占调查总数的25.7%;碳酸盐镁型水1个,占调查总数的2.86%;氯化物镁型水1个,占调查总数的2.86%。地下水水质超标项目主要为氨氮、挥发酚、铁、锰、CODMn。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77531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