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毕淑敏的中国式救赎(3)

毕淑敏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1998年,毕淑敏报名参加了北京师范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林孟平合办的心理辅导硕士班,后来又续上博士方向研修班。这一年,她已经46岁了。毕淑敏认认真真地付出了四年光阴,一次也没有迟到过。她一度觉得自己很弱智,有太多的功课要补。同学大都是专修心理学出身,各种心理学术语对他们轻车熟路,对毕淑敏则很陌生,不得不一再请教,而每问一次就暴露自己的无知。她认真写作的论文也因为像散文被质疑批评,被认作是学术上的不成熟。而当毕淑敏终于可以写出漂亮的论文时,她认为自己写小说的能力下降了。毕淑敏因此而放弃了对博士学位的角逐,“我写作的风格已经是中规中矩了,再去写一个认认真真的20万字的理学论文,你可以想象会怎样?”毕淑敏最终于心理学博士方向研修班结业,并且在2002年8月,与同道一起开设了一个心理诊所,名为“毕淑敏心理咨询中心”。在咨询业协会注册后,毕淑敏正式成为了一个女心理师。曾经的高原女兵在做医生、作家之后,又面临着一次脱胎换骨的转变。

  毕淑敏后来在文章《你在金字塔的第几层》中引用了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名言解释了坚持的意义:如果你有意地避重就轻,去做比你尽力所能做到的更小的事情,那么我警告你,在你今后的日子里,你将是很不幸的,因为你总是要逃避那些和你的能力相联系的各种机会和可能性。毕淑敏说,每逢读到这段话,她总是心怀颤栗的感动。

  你究竟要什么

  “我挺佩服来访者的,他们其实对自己的问题已经有觉察,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并决定有所改变。”毕淑敏介绍,正如同当年率先看西医的中国人,看心理医生的人大都是比较有知识的阶层,毕淑敏认为这部分人是社会中具有更多前卫意识的人。不过,毕淑敏自己的观察是,这种前卫的生活方式以很快的速度向下普及了,她接待的来访者中也包括了下岗工人。“中国在从温饱到小康转化的过程当中,人们迅速意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变化太快的时候精神是会感冒的。”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bishumin/30747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