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试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结构和主旨(3)

春江花月夜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全诗的第四个结构层——“合”: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这一层是把具体生活的孤独进一步展开说明,把思妇和游子各自的孤独还原到了现实之中。思妇、游子、诗人,构成了一个意象图组。前四句写思妇于夜晚独守闺房,见月光而疑是霜,“卷不去”,“拂还来”,于是孤独之感陡然增强。后四句写游子在外漂泊,因“梦落花”而“怜春半”,自己独自一人漂泊在外已久,望月照着回家的路,回家之念愈烈。然而,事终不能随己之愿,只能想象“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以此排遣内心的孤寂。诗人轻巧地把发生在具体的生活中的个体的孤独,展开到了生活中的各个层面,变成了一种普遍的孤独。因此,全诗的基调就是孤独但不哀伤。

  由此可见,全诗“起承转合”的结构,从表现生命的孤独,自然过度到生活的孤独,把人本质中孤独的两个方面——生命的孤独和生活的孤独,清晰的展现出来。到此,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法”与“意”的关系就十分清楚了。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chunjianghuayueye/25386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