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郭沫若:为曹操翻案(8)

郭沫若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两千多年前的孟子(尽管在今天有不少人斥他为唯心主义者),他在史料的选择上就比较审慎,他就不相信“武成篇”的“血流漂杵”的话。他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以至仁伐至不仁”是有问题的,周武王并不是“至仁”,殷纣王也并不是“至不仁”,这当别论。但孟子能够分别真实与虚夸,应该说是可取的。我们今天的朋友们却连“鸡犬亦尽”的话都信以为真了。

  魏志荀彧传载陶谦死后荀彧劝曹操缓攻徐州,先收麦,并攻打吕布。曹操听从了他,先把吕布打败了。荀彧的说辞里面有这样几句:

  “前讨徐州,威罚实行。其子弟念父兄之耻,必人自为守,无降心,就能破之,尚不可有也。”明明还有战死者的“子弟”,哪里就会是“鸡犬亦尽”,“百姓皆歼”呢?这样的宣传令我想到清初的统治者和地主阶级关于张献忠的宣传。他们说“张献忠剿四川,杀得鸡犬不留”,然而四川人口在今天却有七千多万(包含我自己在内),虽然有好些是后来外省的移民,然而也有不少人是四川的土著。因此,关于曹操乱杀人的话也就值得我们考虑考虑了。

  当然曹操是杀过人的,不仅打仗要杀人,和他的法令相抵触的人他也杀过。大家喜欢指责的是他杀了孔融(建安七子中的一子)。孔融是孔夫子的后人,这位先生的性情和主张其实都是相当乖僻的。例如曹操禁酒,而孔融偏要嘲笑他,说“桀纣以色亡国,今令不禁婚姻”。曹操杀了孔融,据说又把他两个八岁的小孩子也杀了。这当然也足以表示曹操的残忍,但这里也是有问题的。“世语”云:“融二子皆龆齓。融见收,顾谓二子曰何以不辟?二子俱曰父尚如此,复何所辟?以为必俱死也。”(魏志·崔琰传注引)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guomoruo/32915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