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郭沫若:为曹操翻案(9)

郭沫若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以为必俱死也”是二子自以为必将同时被杀,但是否杀了,并无明文。孙盛“魏氏春秋”却肯定了二子“俱见杀”,并加以渲染。三国志注者晋人裴松之曾加以批评,以为“世语云融二子不辟,知必俱死,犹差可,安如孙盛之言?……盖由好奇情多,而不知言之伤理。”(以上俱见魏志崔琰传注)这事落到后汉书孔融传里,也比孙盛更加夸大,简直类似小说了。在这里我不想多事征引,感兴趣的朋友,请去翻读原书。

  又如我们在舞台上经常看到的“捉放曹”,表演曹操出于猜疑,把吕伯奢的一家人杀了。这并不是出于虚构,是有根据的。然而所根据的材料却有问题。魏志武帝纪云“董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在这下边裴松之的注征引了三种资料,我现在把它们并列在下边:

  “(1)‘魏书’曰太祖以卓终必复败,遂不就拜,逃归乡里。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

  (2)‘世语’曰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

  (3)孙盛‘杂记’曰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无人负我’。遂行。”这真是书经三转就变了样。

  照情理上看来,魏书是比较可信的,但是不高兴曹操的人自然特别选中了孙盛,这位“好奇情多,而不知言之伤理”的先生。“宁我负人,无人负我”的话应该是孙盛的话,而不是曹操的话。曹操特别受了歪曲,这些“好奇情多”的先生是应该负责的。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guomoruo/32915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