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红楼梦黛玉的诗词(6)

红楼梦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十六、《芦雪广即景联句》(众合作)(第五十回)

  一夜北风紧,

  开门雪尚飘。入泥怜洁白,

  匝地惜琼瑶。有意荣枯草,

  无心饰萎苕。价高村酿熟,

  年稔府粱饶。葭动灰飞管,

  阳回斗转杓。寒山已失翠,

  冻浦不闻潮。易挂疏枝柳,

  难堆破叶蕉。麝煤融宝鼎,

  绮袖笼金貂。光夺窗前镜,

  香粘壁上椒。斜风仍故故,

  注:意即“〔雪〕夺窗前之镜光,〔雪〕黏壁上〔沾得〕椒香”。夺,掩盖,超过。椒,芳香植物,古时后妃居室多以椒和泥涂壁,取其温暖芳香。故故,屡屡、阵阵之意。

  清梦转聊聊。何处梅花笛?

  谁家碧玉箫?鳌愁坤轴陷,

  龙斗阵云销。野岸回孤棹,

  吟鞭指灞桥。赐裘怜抚戍,

  加絮念征徭。坳垤审夷险,

  枝柯怕动摇。皑皑轻趁步,

  翦翦舞随腰。煮芋成新赏,

  注:剪剪,风尖细之状。本以“风回雪舞”喻女子步态(见《警幻仙姑赋》注),这里反过来以女子轻步舞腰来点风雪。李商隐《歌舞》诗:“回雪舞轻腰”。

  撒盐是旧谣。苇蓑犹泊钓

  林斧不闻樵。伏象千峰凸,

  盘蛇一径遥。花缘经冷聚,

  色岂畏霜凋。深院惊寒雀,

  空山泣老鸮。阶墀随上下,

  池水任浮漂。照耀临清晓,

  缤纷入永宵。诚忘三尺冷,

  注:上句说将士因忠诚而忘却戍守的寒苦,下句说皇帝因瑞雪能兆丰年而解除了焦虑。三尺,剑。语出《汉书·高帝纪》:“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借以说将士与戍守事,雪里刀剑随身,尤觉寒冷。

  瑞释九重焦。僵卧谁相问,

  狂游客喜招。天机断缟带,

  海市失鲛绡。寂寞对台榭,

  注:独坐雪中台榭,寂寞凄清。或有隐意。第七十九回脂评说,原稿后半部有宝玉“对境悼颦儿”情节,并谓书中所写“轩窗寂寞,屏帐翛然”,先为其“作引”。“对”程高本作“封”,主语就不是指人了,与对句不相称。下句说怀念在风陋巷中过着“一箪(音单,盛饭的圆竹器)食,一瓢饮”的清贫生活的人。典出《论语·雍也》。这里只借取其常用义。从脂评说宝玉后来过“寒冬噎酸齑,雪夜围破毡”的生活看,或所说“怀”人,也有隐指。

  清贫怀箪瓢。烹茶冰渐沸,

  煮酒叶难烧。没帚山僧扫,

  注:意即“山僧扫没帚〔之雪〕”。用“江边扫雪夕阳僧”诗意。雪中埋琴,出处不详。

  埋琴稚子挑。石楼闲睡鹤,

  锦罽暖亲猫。月窟翻银浪,

  注:锦罽,锦毯。见《冬夜即事》诗注。这句说,天冷,猫贴着毯子以取暖。黛玉戏语作诗,所以“笑得握着胸口”。

  霞城隐赤标。沁梅香可嚼,

  注:典出《花史》:宋时,“铁脚道人常爱赤脚走雪中,兴发则朗诵《南华·秋水篇》,嚼梅花满口,和雪咽之。曰:‘吾欲寒香沁入肺俯。’”

  淋竹醉堪调。或湿鸳鸯带,

  时凝翡翠翘。无风仍脉脉,

  注:脉脉、潇潇,都是风雨潇洒的样子,这里用以形容雪之纷纷扬扬。

  不雨亦潇潇。欲志今朝乐,

  凭诗祝舜尧。

十七、《灯谜诗》(走马灯)(第五十回)

  騄駬何劳缚紫绳?驰城逐堑势狰狞。

  --虽是绿耳宝马却是纸马,哪用费功夫用紫缰绳加以束缚?绕着城墙、护城河奔驰、追逐,气势何等的威猛!

  主人指示风雷动,鳌背三山独立名。

  --这全凭烛主人发出指示,指示一发出,这些宝马便风起云涌地转动起来,它在状如巨鳌背大山的灯景中,独自立下了大名。

  【注释】

  1、騄駬——亦作“騄耳”、“绿耳”,千里马名,传说为周穆王“八骏”之一。紫绳,指缰绳。

  2、驰城逐堑——奔驰过城池,跨越过沟渠。狰狞,凶猛,骠勇。

  3、“鳌背”句——俗称状元或第一名为“独占鳌头”。鳌背三山,古代传说,见于《列子》:渤海之东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本随波往来,天帝恐怕他们漂浮到西极去,就叫十五只巨鳌(大海龟)来背着他们。又古时正月十五夜观灯,京都中所搭起的灯山做鳌背神山形,上列千百种彩灯,亦称鳌山。

  【鉴赏】

  黛玉的谜中说千里马奔腾驰突,有不可羁勒之势,又忠于其主,啸风踏云悉听指挥,当喻黛玉才情横溢,口角锋芒锐利无比,思想不受儒家礼教束缚,但对宝玉一往情深、生死相托。声名独占鳌头,是对她的赞语也是谶语,因为海上“鳌背三山”终究是无法寻求的,即《长恨歌》中所谓“山在虚无缥渺间”是也。既然她是名列蓬莱的“世外仙姝”,在人间也就没有她的立足之地了。騄駬何劳缚紫绳?驰城逐堑势狰狞。本诗意:“青色的千里马无缰所束,驰骋山河时不可羁勒之势,飞捷急促而凌厉。”主人指示风雷动,鳌背三山独立名。本诗意:“主人指挥千里马,四蹄翻飞,双翼展翅,一起共赴远奔海外三座仙山,独占鳌头。”

  灯谜寓言:黛玉面对未来将要发生事件的心理活动和处境。而迷底“走马灯”则寓意为“世外仙姝”、“灯烛易灭”和“走马观花”的意思。

  其中,騄駬为周穆王八骏之一: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华骝,騄駬。鳌背三山:关于“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的由来,起于战国。《山海经的海内北经》中记载。

  1、“騄駬何劳缚紫绳”是指黛玉的不可羁勒之心;“缚紫绳”解作千里马不愿受缰绳的缚束,暗里表达外围的环境和气氛很恶劣,处处制肘。

  2、“驰城逐堑势狰狞”指黛玉在生活中遇到现实残酷的一面。城-城池,堑-护城河。临近城池、护城河时却感觉一片狰狞,暗里表达黛玉不可羁勒的爱情生活却遭受很多天堑;

  3、“主人指示风雷动”未来发生的事件,一场暴风雨正是主人指示的。

  4、“鳌背三山独立名”鳌背三山上独有名,暗指香丘。隐黛玉之死。

  所引的典故,详细如下:(1)騄駬。周穆王八骏之一,青黄色的千里马。(2)堑。堑山堙谷。——《史记·秦本纪》。索引:绕城水也。(3)鳌背三山:神话海外原有五座仙山,皆由十五只大鳌背驸。后来却让巨人族钓走大鳌,结果飘走其中两座仙山。结果只剩下“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山海经的海内北经》中记载。十八、《五美吟》〖西施〗(第六十四回)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

  --举国闻名的一代美女随着浪花早已消逝,当年被深深锁在吴王宫闱里,时时想念着儿时的家乡。

  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西边上浣纱。

  --不要笑话东村那个丑女(东施),她虽然效颦,但却能平安白头到老,安然自得地在溪边浣纱。

  【注释】

  1、“一代”二句——一代绝色的美女终于如浪花般消失,她在吴宫里白白地想念儿时的家乡了。越国灭吴后,西施的命运有二说:一说重归范蠡,跟着他游江海去了;一说吴亡,沉西施于江,以报答被夫差沉尸于江中的伍子胥。诗中只是泛说逝去。倾城,绝色美女的代称,也叫“倾国”。语本汉代李延年歌。见《汉书·外戚传》。忆儿家,明代梁辰鱼据西施传说所编的《浣纱记》中有“思忆”一折,只写她在吴宫时回忆在浣纱溪与范蠡恋爱事。

  2、效颦——相传西施家乡东村有女子,貌丑,人称东施,因见西施“捧心而颦(皱眉)”的样子很美,也学着捧心而颦,结果反而更丑。出《庄子·天运》。参见《赞林黛玉》“西子”注。浣纱,西施和她家乡的女子曾在若耶溪边漂洗过棉纱。参见《赞会芳园》“若耶溪”注。唐代王维《西施咏》:“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又《洛阳女儿行》:“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本诗后两句即取此二首诗意。但王维诗说西施已享尽荣华,而旧伴却仍须辛苦浣纱;此诗却说西施虽美,已如流水逝去,而东村女虽丑尚能活到白头。

  【鉴赏】

  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西施有“沉鱼”之貌,相传西施在溪边浣纱时,水中的鱼儿被她的美丽吸引,看得发呆,都忘了游泳,以至沉入水底,故后世用“沉鱼”来形容女子的美貌。西施因自小承继母亲浣纱之业,又称浣纱女。

  传说战国时,赿国称臣于吴国。赿王勾践卧薪尝胆,图谋复国,便采取美人计,将西施献给吴王夫差。在国难当头之际,西施忍辱负重,以身许国充当“卧底”,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姬子。致使吴王整日沉迷于酒色,无心国事,弄得众叛亲离,结果终被勾践所灭。

  吴国是否是因西施而亡,历史事实由史家去评说,而这位绝代佳人始终得不到自由幸福却是真的。尽管一生荣华富贵,却得不到好的结局。吴亡后,有人说她被愤怒的吴人沉溺于水,有人说她死于忘恩负义的勾践之手,而人们最愿意接受的恐怕是她跟随范蠡泛舟而去,了却余生。但不管怎么说,她是吴赿战争的牺牲品。她深居宫闱,时时梦想着能回到故乡,重拾昔日的欢娱和纯真。而效颦的东施女,虽然没有西施的美貌,却拥有西施永远失去了的东西:一个平凡人的白头到老的幸福。

  在封建礼教的重压下,林黛玉不能不为自己的命运忧虑,并预感到以后的难免的悲惨结局。她为西施的不幸遭遇而慨叹,对丑女东施到老仍能过着平静的生活,产生羡慕之情。本诗中的后两句“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颇有独到之处。以前写西施的诗文都没写出西施的另一面,都在嘲笑东施效颦,而唯有黛玉却能道出:值得羡慕的应是效颦人的平安和自由。

【红楼梦黛玉的诗词】相关文章:

1.红楼梦中黛玉的诗词

2.红楼梦林黛玉写的诗词精选

3.红楼梦里林黛玉的诗词

4.红楼梦林黛玉的诗词

5.红楼梦的诗词林黛玉

6.红楼梦黛玉的诗词解析

7.红楼梦林黛玉写的诗词

8.红楼梦黛玉诗词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hongloumeng/183117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