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红楼梦的创作背景介绍(3)

红楼梦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洪升(1645--1704)祖籍浙江钱塘(今杭州),出生在顺治二年兵荒马乱之中,其母黄氏逃难途中,在钱塘城外山中一个“费”姓农妇家中升下了洪升。洪升家庭是一个书香门第、世宦人家,其祖父洪椿曾任明朝都察院右都御史,可谓世受明朝国恩。至清初,虽非巨族显宦,在当地亦可谓“望族”。洪升就学后,先后师从于陆繁招、沈谦、毛先舒等著名文坛大家,这些人均抱亡国之痛,终身不肯仕清。在这种家庭和社会环境下生长的洪升,其思想深处必然深深烙下兴亡感叹。这一点既体现在洪升的大量诗作中,也体现在洪升的代表作《长生殿》传奇中。《长生殿》纸面上是写李杨间生死不渝的爱情,纸背里却是借“安史之乱”的广阔背景,去抒发国破家亡之痛。在《红楼梦》中,作者是否也抒发了这种兴亡感恨呢?答案应是肯定的。

  《红楼梦》书中除大量的皮里阳秋地对君王名为赞颂实为讥讽之描写外,还集中体现在《老学士闲征危画词》一章中。书中写贾政及其帮闲清客新得了一个题目,让宝玉、贾环、贾兰三人赋诗赞颂“林四娘”。环、兰之诗简短且平平,宝玉却题咏了一首长篇“古风”,对“林四娘”赞颂备至,受到门客的夸奖和贾政的首肯。这个“林四娘”的故事非同一般,洪升的同时代人王士浈和蒲松龄在《池北偶谈》和《聊斋志异》中,也分别记载了这个故事,虽故事内容与《红楼梦》有所不同,但“林四娘”作为山东青州衡府宫人的身份相同,死于战乱的悲剧下场亦相同。可见此故事在顺康年间流传甚广。据红学界分析,“林四娘”或死于“流寇”,或死于清兵劫掠山东,总之是死于兵连祸结、黎民涂炭之时。笔者认为,死于“流寇”即李自成推翻明王朝战争的可能性不大,因为李自成义军转战过程中,并未在山东打过大仗,明史也未见衡王征剿“流寇”的记载。即使“林四娘”真的是死于“流寇”,亦可见《红楼梦》作者的遗民思想即对明朝的怀念和惋惜。“林四娘”死于清兵劫掠山东的可能性很大,清廷入主中原前,多尔衮曾指挥清兵,采用“流寇”式的战术劫掠山东,明王朝之兵民财产损失惨重,这些都是有史可稽的。蒲松龄所记之“林四娘”鬼魂曾赋诗一首:“静锁深宫十七年,谁将故国问青天?闲看殿宇封乔木,泣望君王化杜鹃。海国波涛斜夕照,汉家萧枝静烽烟。红颜力弱难为厉,蕙质心悲只问禅。日诵菩提千百句,闲看贝叶两三篇。高歌梨园歌代哭,请君独听亦潸然”。将这首诗与宝玉之“古风”对照看,问题就更明了了:“故国”已灰飞烟灭,“君王”已化“泣血杜鹃”,“红颜”虽死但难成厉鬼,只好对汉家陵阙“以歌代哭”。综合宝玉讴歌的壮烈殉国“林四娘”和蒲松龄笔下“以歌代哭”怀念故国的“林四娘”,“林四娘”故事中的故国情思不是力透纸背了么!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hongloumeng/38674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