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贾平凹早期小说中的“《边城》图式”(3)

贾平凹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以“绳渡”为支撑的叙事平台

  “绳渡”是《边城》的重要标识。一条溪流、一叶扁舟、一道绳索、一位少女综合成的动感画面,深烙在每个读者心坎,永不磨灭。贾平凹将这一标识也贴到了自己的多部小说中。他前期两部重要作品――《小月前本》《浮躁》均以“绳渡”作为展开故事的重要平台。为避免重复,在其他作品中又作了变异:如在《九叶树》中变异为“杂货店”,在《火纸》中变异为“火纸坊”……形式不同,但作用一致。

  首先,“绳渡”(“杂货店”等)是人物的衣食所依,生存之本。老船夫在碧溪�摆渡五十年,以每月“三斗米,七百钱”的酬劳维持最简朴的生活,方便了近邻远客,也获得了吃喝开销。在贾平凹《小月前本》《浮躁》等作品中,主人公同样是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将“绳渡”作为主要谋生方式,或在锄头犁梢之外,多争一份口粮。然而,“绳渡”在小说中的更大作用是给人物设计一个“公共场所”,给主人公、尤其是女主人公提供一个从家庭步入社会的平台。翠翠正是在船上看到听到了更多外面的世界,十里八乡的山民也是通过渡船知道了一个名叫翠翠的美丽女孩。翠翠的成长及爱情悲剧均跟“绳渡”密不可分。而贾平凹更是充分利用“绳渡”这一公共平台,将一个个原本封闭的家庭故事迁移到社会网络之中。山外的变化,城里的消息,国家大事,邻里纠纷……无不在这一平台上传播递送,从而深深地影响到人物的思想观念、性格心理,改变着人物的情感选择与人生志向。“绳渡”的好处还在于时常为女主人公提供一个情感风暴的避风港。由于“母亲”的缺席,翠翠、小月、小水、丑丑……这些小女儿失去了情感交流、倾诉的对象,当心中的风雨袭来,当情爱纠结难以抽剥,当一己私密情怀无以倾泻,小船便成为自我消解、独自彷徨的去处。尤其在夕阳沉落、月上梢头、野渡无人时,这些小女儿时常横舟中流,将一把眼泪一串欢笑交付给汤汤流水。

  然而,就《边城》而言,“绳渡”的美学意义还在于充分彰显了人与自然的契合:小船在澄明如水晶的溪面穿梭来去,两岸青山“翠色逼人”,船上少女便是这山之精,水之灵。“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不管自然风雨如何吹打,人生命运怎样蹉跎,皆从从容容地坚守在白塔下、古渡头,一如这山之静美,水之柔韧。贾平凹在人与自然的契合上同样用了心力,但在构图时终因世俗红尘所累,人间烟火所迷,难追沈从文的清纯与脱俗。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jiapingao/24815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