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汪曾祺的春夏秋冬(6)

汪曾祺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1964年春,《芦荡火种》正式对外公演,连演一百多场,盛况空前,其中的《智斗》、《授计》、《斥敌》等很快成为脍炙人口的折子戏,传诵一时。《芦荡火种》参加了1964年夏天的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毛主席看后,对《芦荡火种》予以充分肯定,同时也对其音乐、情节提了几点意见。最后毛主席幽默地说:"芦荡里都是水,革命火种怎么能燎原呢?再说那时抗日革命形势已经不是火种,而是火焰了嘛!故事发生在沙家浜,中国有许多戏用地名为戏名,这出戏就叫《沙家浜》吧。"自此《芦荡火种》改名为《沙家浜》。

  回顾《沙家浜》这出优秀京剧现代戏的成长过程,是江青最早把沪剧剧本《芦荡火种》推荐给北京京剧团,但最初的京剧改编本《地下联络员》并不理想,江青失望之下撒手不管而离去。待到又一次修改加工,京剧《芦荡火种》演出大获成功时,江青马上以她特殊的身份把这出戏从此牢牢地抓在手中。但若因此断定"样板戏"是群众创作,江青只是剽窃了群众创作成果,也有违实事求是的原则。因为江青在"样板戏"上尤其在抓唱腔、抓舞美等方面还是化了心血下了功夫的。江青尤其欣赏戏中那些俗中见雅的唱词,她知道没有很深的古典文学功底达不到这般境界。江青把《沙家浜》抓在手里的同时,汪曾祺的名字也在她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文化大革命来了。京剧团成立了各色各样的战斗组,汪曾祺因有右派"前科",成为京剧团第一批被揪出来的牛鬼蛇神。参与京剧《沙家浜》改编的四个人无一幸免地遭到批斗、罚跪、游街,造反派把他们关在一个小楼上学"语录",劈柴,抬煤。

  1967年4月20日上午,正在抬煤的汪曾祺突然接到通知,他被"解放"了,可以"回到革命队伍当中"了,并通知他当晚和阎肃一起陪江青看京剧《山城旭日》。这一天对汪曾祺来说变化太大了:上午还以戴罪之身在小楼上受审,晚上就陪着江青看戏。因为是江青直接关注,突击"解放"后的汪曾祺,不再有人计较他的"前科"了,他也成了"样板团"的"战士",享受到很好的生活待遇。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wangzengqi/29801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