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余光中印象(6)

余光中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新民周刊:您解释得很清楚了。听说有学生提问,为什么诗人自杀那么多?在大陆,有戈麦、海子、余地,最近还有一位叫余虹的,您怎么看?

  余光中:诗人自杀恰恰是最少的!开张名单吧:司马相如、左思、曹植、王勃王维、李白、杜甫、李贺、李商隐白居易王安石、苏东坡、李清照、陆游……除了屈原,说说看,有几个诗人是自杀的?

  外国也一样,嘴上都说着“抒情诗人最好不要活过三十岁”,事实上一查,都活到了高龄,有多少是自杀的?

  如果大家觉得诗人自杀的多,其实是这种说法迎合了大家对诗人性格的预期,总觉得他们感情丰富而且脆弱,疯疯癫癫地容易死,诗人呢又喜欢把死挂在嘴上,海涅啊叶芝啊拜伦啊普希金啊波特莱尔啊,嚷着死,晃来晃去地不知多少回了,公众的印象很深,而且附丽着浪漫和想象,一旦一个诗人死了,而且是自杀的,尽管概率低,大家却热衷议论他,于是加重了这种感觉。

  新民周刊:大家觉得您诗风多变。实说吧,有没有觉得江郎才尽的时候?

  余光中:诗风多变,实在是因为活得太长了……呵呵呵,写诗、译诗、评诗、讲诗――一辈子捣腾诗,一直不变也对不住读者啊。关于“才”是不是“尽”了,首先,我已经不是江郎,而是“江翁”了,仍然没有“才尽”之感,我相信文学灵感不会拜访懒惰的人,而我一直很勤快。

  当然,一般地说,写诗能力和年龄有点关系,激情不是始终能够保持的,常人是越老激情越少,但是诗人是特殊材料做成的人,请别以常理度之。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yuguangzhong/21813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