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余光中印象(8)

余光中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余先生告诉记者说:“当时是70年代初,那个时候我离开大陆已经有20多年,看不出任何迹象,还可以回到故乡去,当时情况看来是蛮绝望的。”

  有意思的是余先生写这首诗只用了20分钟的时间,他说,这种感觉在我的心中已经酝酿了20年了。有那么深厚的感觉,所以到时候不怕言之无物,我只要把架子打好了,一段段写下去自然就出来了。

  《乡愁》让余光中在华人世界家喻户晓,温总理在一次演讲中的引用,又让《乡愁》传遍了整个世界。他也因此被世界文坛称为“乡愁诗人”。

  但是余光中生平所作的900首诗中不止于乡愁,他所著上百部的作品也不止于诗歌。他的译著《梵高传》影响了台湾文艺界的几代人。他的散文集《左手的掌纹》也在海峡两岸赢得了众多知音。在高雄,人们甚至把他的诗印在茶杯或纪念品上。不过文坛的成功并不能代替他对家乡的眷恋。为解乡愁,1974年余光中来到了香港中文大学,从此11年“每依北斗望京华”。

  他说:“因为我是南方人,生于南京,而我的母亲和妻子都是江南人,所以我少年时候想象的故乡就是江南,多水多桥,多藕多莲的江南,所以纯粹是一个南方的一种回忆。”

  在写下《乡愁》22年后的1992年,余光中的双脚第一次踏上故乡的土地。这一天,他阔别祖国大陆已经42年了。但即便如此,他还是未解乡愁,因为他觉得,乡愁是地理、时间和人文背景构成的,他说,恐怕每个人都回不到童年的故乡了,比如说上海人如果去美国留学若干年再回到上海,他以前的很多记忆也改变了,所以“乡愁”有一部分是时间造成的,还不完全是空间的转移,在这种意义之下,每个人都有乡愁。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yuguangzhong/21813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