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简评《文化苦旅》(2)

余秋雨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一 笔端物像纷纭复杂

  在《文化苦旅》中,余秋雨截取了多层面的生活真实与历史真实作为艺术真实的基础。游踪所至,从国内到国外,山水风物,无一不可入题。可谓“佳思忽来,书能下酒。侠情一往,云可赠人”(《小窗幽记》)。《道士塔》、《阳关雪》书写了大漠荒荒的黄河文明的盛衰,于旷远寂寥中还原了积淀千年的历史真实;《江南小镇》、《白发苏州》等触摸了柔丽凄迷的小桥流水背后的文化底蕴,把清新婉约的江南文化和世态人情表现得形神俱佳。其中有莫高窟、阳关、柳侯祠、西湖;有书卷气息浓郁的柳宗元李白、苏东坡、王安石;有“随手拈来”的酒公、信客、中学生、老教师、漂泊“南洋”的华语族;甚至还有“亦仙亦妖”的白娘子、遁入空门的李叔同、江南名妓苏小小……物像驳杂,但余秋雨却能自由入出,“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人间词话》)

  二 使抽象的哲学具象化

  哲学来自实践,而余秋雨又把哲学置于实践中,让客观的实践来丰富哲学的内在骨架。在《沙漠隐泉》里,当作者长途跋涉爬上沙山、发现渴慕已久的一弯清泉却在山脚时,他让哲学“蒙上一层面纱”出现在读者面前:

  “我站立峰巅,它委身山底;向着它的峰坡,陡峭如削。此时此刻,刚才的攀登,全化成了悲哀。向往峰巅,向往高度,结果峰巅只是一道刚能立足的狭地。不能横行,不能直走,只享一时俯视之乐,怎可长久驻足安坐?……世间真正温煦的美色,都慰贴着大地,潜伏在深谷,君临万物的高度,到头来只构成自我嘲弄。”

  这是无声的哲学。但哲学并不如此简单,当作者终于“咬一咬牙,狠一狠心”,准备好了一次重重的摔打而向泉水迈进时,“才两脚,已嗤溜下去好几米……那么艰难地爬了几个时辰,下来只是几步”。细思之,玄机尽在,余韵悠长。哲学还在于一种螺旋思维。《沙漠隐泉》结尾这样写道:

  “惟有大漠中如此一湾,风沙中如此一静,荒凉中如此一景,高坡后如此一跌,才深得天地之韵律,造化之机巧,让人神醉情驰……给浮嚣以宁静,给躁急以清洌。给高蹈以平实,给粗犷以明丽。惟其这样,人生才见灵动,世界才显精致,历史才有风韵。”

  既有一唱三叹的文学风流,又有符合逻辑的哲理思维。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yuqiuyu/30743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