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简评《文化苦旅》(3)

余秋雨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三 使冷峻的文化史拥有生命

  《文化苦旅・笔墨祭》有一段与“五四”文化史有关的文字:

  “五四文化新人与传统文化有着先天性的牵连,当革新的大潮终于消退,行动的方位逐渐模糊的时候,他们人格结构中亲近传统一面的重新强化是再容易不过的。像一个浑身湿透的弄潮儿又回到了一个宁静的港湾,像一个筋疲力尽的跋涉者走进了一座舒适的庭院,一切都那么自然。中国文化的帆船,永久载有这个港湾的梦;中国文人的脚步,始终占有这个庭院的土。因此,再壮丽的航程,也隐藏着回归的路线。”

  这里的历史、文化与文人,三者之间当真是“剪不断,理还乱”。按说作者写惯文化史论的笔,要把散文操作的“厚重”并不难,但要“厚重”得恰如其分,不以严密而枯燥的考证淹没文学的灵性,却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对于高品位的中国而文人来说,佛道两教往往是他们世界观的主干或侧翼”(《寂寞天柱山》)。在这个群体中,许多为我们熟知的名字,如苏东坡、白居易、李白、李叔同……出没在山水风物之中,他们吟风诵月、遁迹空门、归隐田园的故事令整部中国文化史增色不少。他们的个体人格撞击文化的围墙、振荡文化的湖面,于是情感的碎屑飞扬起来,情感的波纹也荡漾起来。而余秋雨捕捉的,正是这情感的碎屑与波纹。他走笔“随物赋形”,“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苏轼《自评文》),从而赢得了读者发自心底的赞叹。

  四 善于营造意境

  余秋雨的散文善于汲取诗歌之精华,不仅使其语言凝练如韵文,更营造了恰切的意境。且看:那“柔婉的言语,姣好的面容,精雅的园林,幽深的街道,处处给人以感官上的宁静和慰籍”的苏州,“背负着种种罪名,默默地端坐着,迎来送往,安分度日。却也不愿意重整衣冠,去领受那份王气”(《白发苏州》);那“民居楼板底下就是水,石阶的埠头从楼板下一级级伸出来,女人正在埠头上浣洗,而离她们只有几尺远的乌蓬船上正升起一缕白白的炊烟,炊烟穿过桥洞飘到对岸,对岸河边有又低又宽的石栏,可坐可躺,几位老人满脸宁静地坐在那里看着过往船只”的江南小镇,“它们的历史路程和现实风貌都显得平实而耐久,狭窄而悠久,就像经纬着它们的条条石板街道”,“更足以成为一种淡泊而安定的生活表征”(《江南小镇》);那“把人性神化,付诸造型,又用造型引发人性”的莫高窟,“成了民族心底一种彩色的梦幻,一种圣洁的沉淀,一种永久的向往”(《莫高窟》),还有三峡、庐山、西湖、阳光等等,“意”与“境”浑然一体,缩短了现代人心理与古今现实的距离,产生了独特的诗化散文之美感。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yuqiuyu/30743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