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小学科学导体和绝缘体教学设计范文(4)

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教学重点:检测区分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教学难点:科学分工,合作完成探究计划。

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法

教学手段:实物、投影

教学准备:

  学生:每组一套材料,包括实验盒(电路检测器,科学记录表、回形针、干布条、铁片、纸板、铜片等)待检测物体。

  教师:演示用的电路装置,电线(铜丝和塑料)、插头等,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1、师:指着教室里的物体让学生认识。

  2、师:在我们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物体,例如:桌子、板凳、铜、铁等等。这些物体有的容易让电流从自己身上流过,有的则不容易让电流从自己的身上流过。

  3、师:拿出一根塑料和一根铜丝,抽同学辨别:老师拿的是什么物体?

  4、生作答。

  5、师:你认为哪部分容易让电流通过?哪部分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生预测)

  6、师:同学们的预测是不是就可以作为结论呢?

  7、生:作答。

  8、师:到底塑料和铜丝哪部分容易电流通过?哪部分不容易让电流通过?我们可以用我们学过的什么仪器来检测它们呢?

  9、生:电路检测器(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原有经验出发,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二、学习用电路检测器检测铜丝和塑料导电性的方法

  1师:下面我们以塑料和铜丝为例,用科学的方法通过电路检测器来检测一下塑料和铜丝是否容易让电流通过?

  首先学习一下检测的方法。(课件出示方法学生齐读)

  (1)先预测电流是否容易通过铜丝和塑料使灯泡发亮,把预测结果记录下来,将铜丝和塑料放在实验桌左边。

  (2)把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接触一下,看灯泡是否发亮。

  (3)用两个检测头分别接触铜丝的两端,看灯泡是否发亮;然后用两个检测头分别接触塑料的两端,看灯泡是否发亮。

  (4)再重复检测一次,把检测时灯泡是否发亮的情况记录下来。(5)把检测完的铜丝和塑料放在实验桌右边。

  2师:老师说这个检测方法很科学,那么到底科学性在哪里,谁能说说?

  生:把橡皮预测后放实验桌左边,检测完后放到右边去,这样在检测多种物品时才不会发生混淆。

  生:在检测前要把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接触一下,看看灯泡是否发光,这样可以保证电路检测器是好的。

  生:连续重复检测一次是为了提高检测的准确性,而且可以节省时间。 3师:课件演示科学的检测方法

  4师:通过刚才这个小实验,你发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5生:发现用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将铜丝连接起来小灯泡亮了,说明铜丝容易让电流通过;用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将电线外面的塑料连接起来小灯泡不亮;说明塑料不容易让电流通过。

  6师生小结:电流容易通过铜丝使小灯泡发亮,说明铜丝容易导电;电流不容易通过塑料使小灯泡发亮,说明塑料不容易导电 。

  设计意图:先请学生按原有经验检测,从而与科学的检测方法相比较,体会科学操作方法的意义,领会科学的严谨性,并对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提高是一个质的飞跃。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sheji/63200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