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说课稿(5)

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说课稿 篇7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你们好!

  今天听了瑞安市第九中学张国相老师执教的《程序的基本控制结构》这一课,整节课教师都落实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的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互助、积极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开放而富有活力。具体表现如下:

  一、学法迁移,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有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课堂中,张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如学习完“顺序结构”这一部分,张老师了解到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方法,因而把学法迁移到巩固练习当中。让学生运用学法自由组合学习小组,互相讨论,进行举一反三,最后由学生汇报学习结果。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而且增强了学有所用的意识和团结协助的精神。

  二、情境营造,激发兴趣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情境营造不仅在于内容的兴趣性,增强气氛,更在于信息技术学习需要不断地探究。这一节课就体现了信息技术在机房中营造学习情景的特色。教师在教学一开始,就利用课件,通过演示讲解,语言生动,口齿清楚,把学生带进想学习的情景当中,诱发学生追踪事件的各个环节,调动学习兴趣。

  三、自练自悟,自主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其它学科如此,信息技术教学更是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这方面张老师在课堂中也处理得很好。例如:在学习“选择结构”这部分时,教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首先让学生学习:

  Function Sub aa( )

  Dim a As Integer

  a = InputBox("请输入自然数:")

  If a >= 60 Then

  MsgBox ("及格")

  Else

  MsgBox ("不及格")

  End If

  End Sub

  这样一段程序,当学生运行输入65时,运行后的结果为“及格”;初步地进行感悟整个程序的含义,然后让学生自行修改a >= 70时,输入同样的数值;结果又怎样呢?

  最后,让学生归纳学习方法,进行对比练习;以至学有所用。通过针对性的练习,学生把心中的疑问提出来:然后教师进行有的解答和分析,这种开放灵活的形式给了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空间,课堂上充满生动和乐趣。

  四、作业的布置也十分灵活

  学完了《程序的基本控制结构》这堂课,张老师让学生给自己布置作业(如计算1到100的累加),这也是自主学习的一个体现。不但给学生留一个学习的空间,更有利于不同程度的学生的发展与提高。如果能将这项工作扎扎实实地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对提高中下生的发展更有帮助。

  综合这节课的情况,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参考)

  1、这堂课练的时间比较多,但练习的分量和深度还不够。重点应对程序结构进行分析,让学生读懂、理解,进行举一反三,如计算(1)23+37;(2)45×24时,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和循环结构的含义。应抓住程序中关键的句子进行分析,让学生反复去思考,通过练习进行稳抓稳打;这样扎实抓好这堂课的重点,落实难点;再学习下面部分内容,就自然得多了。

  2、整体感知这堂课,其实在结构的安排上还是比较欠缺的,教师讲的时间过多,而学生练的时间相对较少,虽然语言上较清楚,但是还不够精练,(如“基本上是几种……..”, )是几种,就是几种,不能说基本上,更不能拖泥带水;再如学习完一种程序结构以后可否让学生说说这个程序结构的主要意思,尤其是中下生有机会给他们多点学习的机会,检查他们课堂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不是比课后补课更好吗。

  3、我觉得一堂课的成绩与否,评价这一块是相当重要的,教师对学生的成果进行展示、评价,然后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的优点得到充分的发挥,另一方面对其缺点进行及时的改正。这样收到的效果也许会更大。

  (我的评课到此结束,评得不合理的地方希望多多指教。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8

  一、教学重点定位

  说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知道“六一”节是全世界儿童的节日,设计一个“六一”小计划。

  (二)、情感目标:愿意参加各种形式的儿童节活动,并能与同伴分享节日的快乐。

  (三)、能力目标:用自己的方式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愉快地过“六一”。

  (四)、过程与方法

  尝试用观看视频图片、讨论交流、想象活动、表演活动等方法进行体验。

  说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六一”节是全世界儿童的节日,设计一个“六一”小计划,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这是小学生在上小学后度过的第一个儿童节,在他们自己的节日里,儿童的积极主动参与、自我策划、培养自主意识相当关键。同时,儿童节还显示了社会对儿童的关爱,教学时我注意引导学生有感谢家长、老师和社会的情怀。本主题活动由出主意庆祝自己的节日、社会上举办的庆祝儿童节的活动、世界儿童的节日、儿童节的愿望四部分组成。在活动中,我在引导学生动脑筋、出主意、观察社会对儿童节的关注的同时,注意引导儿童不要任性,不要向家人出过分的要求,学会在成人的指导下控制自己的脾气。

  本主题重点体现课程内容标准“对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能用多种办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运用”等内容。

  说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方式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愉快地过“六一”。

  二、教学重点的分析

  第四单元是以“知了叫 夏天到”为主题的单元。夏天是本单设计的自然背景,在这个学习时间里,主要有儿童节、夏天的气候与饮食、暑假生活等自然现象与生活场景与现象。“手拉手过六一”一课主要是在回忆“六一”国际儿童节活动的快乐中,设计今年“六一”的小计划,了解到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有困难的小朋友,我们要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同情心。

  通过第四单元“知了叫 夏天到”的学习,让小朋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引导学生自信、自爱、积极向上;乐于参加有意义的活动,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和活动习惯;感受观察生活、探究生活、创意生活的乐趣,热爱自然、热爱科学,学习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方法。例如学习《快乐的儿童节》,引导学生感受儿童节的欢乐气氛和生活的美好,愿意参加有意义的活动,积极开动脑筋,能够提出自己的建议或看法。学习《荔枝红龙眼黄》,样学生探究家乡的水果,感受家乡的美好,了解水果的食用方法和卫生常识,学习探究与水果相关的科学道理和商品化用途。本组教材的编排都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点的解决方法与过程

  《品德与生活》课程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这三个基本特征。本课教学采用直观教学法和互动教学法,以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将课本中生动的画面创设成一个个鲜活的情景展示给学生,采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和小组交流等多种互动形式,让师生双方在活动中相互交流、沟通、启发、补充。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以及重视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基于以上观点,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指导学生采用“合作探究、观察思考、交流反馈”等方法,让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使学生在活动中发挥自主意识和创造才能,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

  根据本课内容,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我以组织学生活动的形式设计了三个环节,即:回忆“六一”,畅谈“六一”,“手拉手”过六一。

  第一环节:回忆“六一”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课时我用多媒体呈现“六一”儿童节的欢乐场面,引出“六一”儿童节。随后我让学生回忆去年的“六一”是怎样过的,接着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六一”节活动的场景:小朋友们有的尽情唱歌,有的欢快舞蹈,有的在做游戏,还有的在进行拔河比赛,他们是多么快乐呀!此环节通过学生交流、媒体播放,勾起学生的回忆,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

  第二环节:畅谈“六一”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提出:“要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我充分关注学生个性差异,以教材中一年级五班李羽小朋友的“六一”小计划为样本,让学生小组之间讨论、交流,说说自己打算怎样过今年的“六一”节,并制定出“六一”小计划。让学生各抒己见,为自己的“六一”活动出谋划策,既尊重了学生独特的感受,也是对学生能力的锻炼,同时也突破了本课的重点。

  第三环节:“手拉手”过六一

  课标指出:课程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但并不是儿童生活的简单翻版,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这里我安排了两个活动: 活动一:“丰富多彩的六一节”,师生一起乘坐快乐直通车,由学生担任导游,点击视频了解世界各地的儿童节。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知识,拓展学生视野。活动二:“手拉手”过六一。播放身边有困难的小朋友的图片,让学生通过对比感受到自己的生活是快乐的、幸福的,同时也了解到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小朋友没有享受到应有的快乐和幸福。在这里学生的感情得到了升华,产生了同情之心。此时我呼吁学生在今年的“六一”儿童节,与有困难的小朋友“手拉手”过“六一”。而后让学生通过画一画写一写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祝愿。在学生画和写的过程中,我播放音乐——《让世界充满爱》来渲染波动学生的情感之弦,使其更投入的写、画。接着随着音乐的旋律我在黑板上搭起一座彩虹桥,让学生上台粘贴作品并汇报交流,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只要我们人人伸出一只手来帮助有困难的人,这个世界将会变得更美丽,更团结,更和平。

  以上环节,通过让孩子看一看、说一说、写一写、画一画的活动,燃起学生对有困难的儿童的同情和关爱,并能用自己的爱心去温暖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帮助他们,让爱的种子撒向他们心田,升华了感情,突破了难点。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shuokegao/429444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