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生物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实用】生物说课稿四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生物说课稿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生物说课稿 篇1

  一、问好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生物组3号考生今天我要说客的题目是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二、总括语

  我将从教什么,怎么教,以及为什么这么教为阐述。

三、教材分析

  良好的教学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所以在正式上课之前,我先谈谈对教材的理解,本节课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课本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一节。内容主要讲解什么是生物的性状。什么是相对性状。是在学习了生物的生殖与发育之后进行的迁移性学习,因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四、教学目标

  结合以上教材,内容特点及初二学生的认知水平及性格特点。我设立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并举例,说出不同种性状和相对性状之间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可以分析归纳遗传变异性状相对状的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树立生活与科学是紧密联系的观点,树立生物多样性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观点。

  重难点为:性状、相对性状的概念。

五、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是教师授课的依据和出发点,本节课所教授的学生为八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特点,为抽象逻辑思维为主,在这个年级阶段的学生,他们的求知欲和好胜心都较强,因此,在讲课的过程中要多激发学生的兴趣。

六、教学教法

  德国伟大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科学的知识不应该传授给学生,而是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他们独立的掌握他们对此我设立了如下的教学方法。教法,谈话法,讲授法。学法,自主学习法和合作探究法。

七、教学过程

  良好的导入是一堂课程好的开端,他会像磁石一样,牢牢的把学生吸引住不但使学生想了解这堂课所学习的内容和课题,而且对本堂课的内容非常的期待,由此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产生探究的欲望。基于这一点,我将我的导入设计如下。上课,同学们好,请坐,同学们大家有没有听说过龙生九子各有不同这句话呢?那为同学来告诉老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什么呢?嗯,好的,请坐,这位同学呀,告诉老师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就是指的是龙生的九个孩子各不相同。那还有没有其他的同学有其他的意见呢?大家都摇摇头。那么同学们我们有没有发现自己身上的某些特点,跟父母是有相似的地方呢,嗯老师听到同学们纷纷回答说有眼睛有耳朵有鼻子嗯,同学们回答的都非常的棒,那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为什么我们会相似,却又不同呢,我们要带着这样的疑问走进今天的课程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通过这样的方法,以此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

  接下来是新授环节,

  问题呈现,首先我会给大家3分钟时间自由阅读并思考问题,什么是性状什么是相对性状。

  探究归纳,接着我会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小组成员互相观察对方下列性状,一耳朵有没有耳垂?二,眼睛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三,石头是否能有两侧向中间卷曲?是大拇指是否背侧弯曲?然后引发同学们的思考。让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尝试概括什么是生物的性状。通过观察结合自己生活经验,举例说出同种生物统一性症状,有哪些不同的表现形式?最后我来进行总结归纳。性状就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特征的统称。相对性状,为了描述方便遗传学家把同种生物统一状态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

  应用提升,任选刚刚上述的一种性状,看看自己与父亲和母亲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再看看自己与父母的父母是否相同,并说明这是为什么呢?以此来巩固刚刚所学习的性状和相对性状。

  接下来是巩固练习环节,我会请班长,带领同学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今天所学习的内容。性状是什么相对性状是什么?这样不仅可以指导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而且可以进一步巩固中难点,做到查漏不去在课程结束之前,我会让学生预习一下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形状是有什么控制的。

  以上就是我教学过程的全部内容,最后是我的板书设计,我会在黑板的正上方中间写上本节课的题目。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然后分别写出第一点,形状是什么,第二点相对性状是什么?

生物说课稿 篇2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为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22章第3节《动物的主要类群》第2课时,本课时主要内容主要如下:一是通过观察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的图片或标本,认识这四个动物类群主要特点;二是通过学生自行上网搜索、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四个动物类群与人类的关系,形成正确的生物观,认同保护环境,爱护动物,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理念。

通过本节的教学,学生应形成如下概念:

  1、环节动物是指具有“身体呈蠕虫状,细长而柔软,分成许多体节,多为蠕动爬行”等特征的动物。

  2、软体动物是指具有“身体柔软,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体外有外套膜”等特征的动物。

  3、节肢动物是指具有“全身被有坚硬的外骨骼,身体一般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体节伸屈自如,每个体节几乎都有一对分节的附肢,有发达的脑、灵敏的感觉器官和独特的呼吸器官”等特征的动物。

  4、棘皮动物是指具有“身体扁平,体表有棘”等特征的动物。

  5、动物是生物圈中一个重要成分,人类应该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自然界中的动物资源。

  本节内容与其他章节的联系如下:

  1、与生物多样性的知识相联系;

  2、与生物进化的知识相联系;

  3、与生物圈中的动物相联系;

  4、与珍稀动物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知识相联系。

学情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所涉及到的动物类群中的动物,同学们在生活当中接触的比较多,对于他们的形态特征、和人类的关系都有一定的认识,但还存在着表述不正确、不科学、不完善问题。这些都需要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来构建正确的概念,形成正确的、科学、完整的认识。因本节所涉及到的动物类群多,生物学术语多,术语之间的相似性大,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支持与帮助。但是,因为本节的教学内容能够极大的丰富同学们对生物种类的认知,学生还是有相当大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等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出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等动物类群与人类的关系;

  3、举例说明节肢动物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

能力目标

  1、通过上网搜索、图书馆查找动物类群的图片及和人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收集、观察、归纳的能力;

  2、通过活动“观察昆虫标本”培养观察、讨论、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比动物类群的特征,认同生物进化的观点;

  2、了解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形成保护环境、爱护动物、合理开发与利用动物的资源的观点;

  3、了解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

  1、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等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

  2、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3、观察昆虫标本。

教学难点

  1、观察昆虫的标本;

  2、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等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

  3、形成进化的观点。

设计理念

  1、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通过学生、教师所收集的图片、视频、文字资料、观察“昆虫标本”活动等,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同学的观察、交流、归纳的能力,形成对动物类群基本特征的认识;

  2、设置问题串,引导同学们的思考。如:图片能够进行怎样的分类;每一种动物的有何特征;同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是什么;这类动物与另一类动物在特征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这些相同点与不同点,在进化的规律是有何体现;

  3、注重教材的作用。学生归纳完动物类群的特征后,引导同学们阅读教材,领会表述的科学性、严密性;

  4、注重概念的运用与小结。在同学们学习相应的知识后,精选练习进行反馈、小结,强化同学们对概念的认识。

  教学准备

  1、上课前,要求同学们通过网络或图书馆收集与要学习的动物类群有关的资料。重点为能反应动物类群形态特征、该动物类群与人类关系的图片、视频或文字资料;

  2、为弥补教材的不足,教师要事先收集与教材内容有关的资料,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类群在传播人类传染病方面的危害性等。

教学流程

一、复习引入

  1、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2、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扇形动物等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

二、情景创设,激趣

  教师展示自己所收集的、与教学内容有联系的动物图片,要求同学们进行观察、分类;

三、分组合作学习、小组间交流

  1、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对老师提供的图片进行观察并分类的同时,结合学生自己所搜集的图片来说明分类的依据;

  2、各小组由代表来陈述自己小组的分类结果,并回答其他小组的质疑;

  3、教师引导同学们进行小结归纳各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分布环境,提炼出概念关键词(概念的本质属性);

  4、依据同学们的学习所得,提出针对性的问题(正例、反例),检验同学们对概念的理解。

四、与教材对话,回归教材

  1、提炼出各个动物类群的关键词后,教师再引导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体会表述的科学性、严密性;

  2、引导学生列表对比四个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并用进化的观点加以解释说明。

五、练习巩固

  精选练习题,检测同学们对于动物类群主要特征的理解、掌握情况。

六、知识拓展、深化情感

  1、学生小组展示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等动物类群与人类的关系,并说明其中的利和弊;

  2、教师视学生展示情况适当补充自己所收集的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与人类关系的资料,进一步强化同学对这些动物类群与人类关系利与弊认识,促进学生形成辩证的观点,认同保护环境、爱护动物、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动物资源。

七、课堂小结

  引导同学构建本节内容的概念图。

  教学预设

  1、学生讨论、质疑的环节应要注意控制时间,最好在课前对同学们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对掌握比较好的小组要心中有数;

  2、学生在对比四个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并用进行的观点进行解释,会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要视学生情况进行适当的复习及引导;

  3、学生对于教材中所列的与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不是很相符的动物,会存在疑问,教师应当从生物适应环境方面加以解释。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shuokegao/431587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