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进学解》原文及译文(2)

古籍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第一层:赞颂先生业精、行成。

  先生之业,可谓勤矣:博学→精益求精→持之以恒

  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

  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于外:

  行成: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

  第二层:不被重用,遭遇可悲

  公得不到信任,私得不到帮助

  仕途坎坷,进退无由

  不能保证妻儿无饥无寒

  至此虽未有斥有司之不明、不公,但已隐含此意。

  第三部分(第3-5段):先生自责。

  匠人选木料、医师选药材“俱收并蓄”各类贵贱药材,是为了引出宰相用人是“登明选公”“惟器是适”,即量财录用。

  (段末假托对匠人、医师的指责,表面上是为了说明自己的“投闲置散,乃分之宜”,实际上是指斥有司选人不公。)

  举孟子、荀子的例子有何作用?

  极力褒扬孟子、荀子在儒家思想发展中的巨大贡献,并极力渲染他们的不遇于世。表面上是为古人抱不平,实际上是以孟、荀自况,以儒家的卫,道者自居,宣扬自己远继儒家道统的功绩,并委婉含蓄地抒发自己不见信于有司的愤郁不平之情。

  三、积累成语

  1.细大不捐:

  2.焚膏继晷:

  3.力挽狂澜:

  4.含英明华:

  5.佶屈聱牙:

  6.异曲同工:

  7.跋前踬后:

  8.动辄得咎:

  9.钩玄提要:

  10.各得其所:

  11.兼收并蓄: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进学解》教案7

  进学解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与句子。

  2.理解文章"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观点及其对我们修业进德

  的现实意义。

  3.学习本文反话正说,巧于避忌,机智得体的表达技巧。

  4.理解文义,并积累出自文中的成语。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与句子。

  2.理解文章"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观点及其对我们修业进德

  的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反话正说,巧于避忌,机智得体的表达技巧

  教学方法:自学与讨论

  一、文章简析

  本文写于元和八年(813)。《旧唐书·韩愈传》:"(愈)复为国子博士,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嘲。执政览其文……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进",即长进、进步。"学",包括"业"与"行"。"业"指学业、事业,"行"指德行、品第。"解",辩解,论析。"进学解",意谓对增进业、行问题的辨析。作者指出增进业、行的方法在于"勤"与"思",目的是"业精""行成"。作者假托向学生训话,勉励他们在学业、德行方面取得进步,学生提出质问,他再进行解释,故名"进学解"。作者反复强调学子要埋头进德修业,不必考虑有司的明不明、公不公以及自己今后的遇不遇,从而曲折地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仕途坎坷不得意的牢骚,也暗寓着对当时执政者不以才德取人,用人不公不明的讽刺。

  二、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一)第一部分(第1段):写先生训示。

  1、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语。

  行成于思 毁于随 治具毕张 占小善

  率以录 庸 扬 有司

  2、翻译句子

  行成于思毁于随

  盖有幸而获选,熟云多而不扬

  3、分析课文

  作者先提出一个观点:"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对学子提出"业精""行成"的"进学"标准。这是韩愈对于"学"的问题长期体察、思考所形成的真知灼见,以此勉励弟子进学,希望世人进学。接着称颂政治清明,"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有司选拔任用公正,选取贤能而去不肖,"拔去凶邪,登崇俊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对英才的教化得法,"爬罗剔抉,刮垢磨光"。指出人才可以尽展其能的客观条件已经具备,所以.只怕自己不成才,而不怕有司不明、不公,勉励诸生 "进学"。但细究一下.作者言"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注意"有幸"二字,有幸获选被任用的人,当在少数,无幸入围者则占多数,作者不谈无幸的一面,而让下段学生所言自己的遭遇证之。从而使得本段的结旬中"患"与"无患"所揭示的尖锐对比,实际上已经暗伏了与字面相反的意思。因此,"幸"字是理解本段真意的一个关键字。

  第二部分(第2段):虚拟学生诘难。

  1、 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语

  有年 披 记事者 要 玄 捐 兀兀 苴 罅 绍

  2、 翻译句子

  焚膏油以继晷

  补苴罅漏

  3、分析课文。

  学生针对先生的训示,进行有力的反驳,分两层完全推倒先生的说法。

  第一层从"先生欺余哉"至"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

  学生赞颂先生业精、行成。注意"可谓"所领的几个总提句,分说四个不同的方面。"先生之业,可谓勤矣",言勤于所业。

  1、是博学,广泛阅读,"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细大不捐";

  2、在博学的基础上,还精益求精,"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抓住重点.掌握关键,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达到学有所专的目的;

  3、还持之以恒,"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言劳于卫道。"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言文章之著。此前三者论"业精"。"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言"行成"。

  第二层从"然而公不见信于人"至段末。

  指出先生"无幸"被重用,遭遇可悲。公务上得不到别人的信任,私交上得不到朋友的帮助,仕途坎坷,进退无由,甚至落得对家庭都不能保证妻儿无饥无寒的悲惨境地。这种局面是怎么造成的?显然不是因为先生和许多无幸获选者学业不精、德行不成。虽未直斥有司之不明、不公,但已隐含此意。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gushiwen/guji/268635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