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进学解》原文及译文(3)

古籍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作业:完成《第二教材》 的习题一、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与句子。

  2.理解文章"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观点及其对我们修业进德

  的现实意义。

  3.理解文义,并积累出自文中的成语。

  4、总结全文。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与句子。

  2.理解文章"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观点及其对我们修业进德

  的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

  1.理解文章"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观点及其对我们修业进德

  的现实意义。

  2.学习本文反话正说,巧于避忌,机智得体的表达技巧

  教学方法:自学与讨论

  教学过程:

  课文分析:

  第三部分(第3段至第5段):写先生自责。

  1、 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语。

  工匠只工 登明选公 辙环天下

  绝类离伦 不要其中 从徒

  分之宜 常徒 陈编

  2、翻译句子。

  登明选公

  杂进巧拙

  3、分析课文:

  作者先以匠人冈材而选用木料、医师"俱收并蓄"各类贵贱药材,引出宰相用人是"登明选公…'惟器是适",即量才录用。接着作者极力褒扬孟子、荀子在儒家思想发展中的巨大贡献,并极力渲染他们不遇于世的悲惨结局:"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说明这两位古贤"业精""行成",已达圣人地步.尚且未能"有幸"。继而言自己才学远不如二儒,却沾恩泽,"投闲置散,乃分之宜"。表面上是为古人抱不平,似在为有司开脱,实际上是以孟、苟自况,以儒家的卫道者自居,宣扬自己远继儒家道统的功绩,并抒发自己不见信于有司的愤郁不平之情。但因为表面上是在述说古人之事,兼及与自己的对比,所以既表达了自己的心意,又取得了委婉含蓄的效果。这与屈原所言"与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异曲同工,只不过一直接抒怀,一托事寄慨而已。

  4总结全文:

  文章幽默中见深刻,含蓄中显丰赡。讽刺和批判是这篇文章的基调。本文用问答对话的形式写别人嘲讽自己失意,自己就进行解释,借以发泄牢骚。针锋相对的解释,表面心平气和,字里行间却充满了郁勃的感情,也反映了对社会的批评。作者"投闲置散,乃分之宜"的引咎自责,不过是反话正说。《古文观止》评日:"以怨怼无聊之词托之人,自咎自责之词托之己,言之者无罪,闻之者知愧-巧于避忌,最为得体。"如文章一开头就写先生对学生的教诲:"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峻良…'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都是反话正说,别有寄托感慨,讽刺用人制度的不合理,宣传任人唯贤的主张,写得十分巧妙。反语的运用,使讽刺不仅寓巧于朴,诙谐幽默,而且形神毕肖,冷峻犀利。

  本文"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语,是凝聚着作者治学、修德的经验结晶;从"沉浸酞郁"到"同工异曲"一段,生动表现出他对前人文学艺术特点兼收并蓄的态度。韩愈作为散文家,也很推重汉代扬雄的辞赋。本文的写作即有所借鉴于扬雄的.《解嘲》《解难》等篇,辞采丰富.音节铿锵,对偶工切,虽属赋体,然而气势奔放,语言流畅,摆脱了汉赋、骈文中常有的艰涩呆板,堆砌辞藻等缺点。林纾所谓"浓淡疏密相问,错而成文,骨力仍是散文",故应说是韩愈特创的散文赋,为杜牧的《阿房宫赋》、苏轼的《赤壁赋》的前驱。文中有许多创造性的语句,如"纂言者必钩其玄"'焚膏油以继晷…'回狂澜于既倒""年丰而妻啼饥"等到后代压缩为成语,"贪多务得-一-'细大不捐…'含英咀华""佶屈聱牙""同工异曲""跋前踬后""动辄得咎"等直接引用为成语。"惟陈言之务去",吸取古语,熔铸新词,于本篇尤显。

  三、课文讨论与检测:

  1.反复诵读文章,体会"国子先生"和"诸生"对话时不同的情绪,说说你对作者内心思想感情的理解。

  第一段"先生训示"和第三段"先牛答问",多为挥洒自如的散句,语调不疾不徐,舒缓轻快,先生的情绪都显得比较平和而内敛。第二段"生徒驳诘"·学生多为骈偶句,语调短促,节奏紧迫,情绪强烈。透过这样的对话,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内心对自己不受重用、反遭贬抑的不满,对当权者不以才德取人、用人不公的愤懑。

  2.第二段中,"诸生"是从哪几方l卣对"国子先生"给予高度评价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从治学之勤恳、对于儒学的功绩、文章的境界、为人的成功等四个方面对先生进行高度评价。这样写是为了表现作者大材小用的处境,含蓄但是却有力地指斥有司之不明。

  3.文中有一句话表达了作者关于"进学"的主要观点。摘出这个句子,并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虽不是全文的中心观点,但对我们读书治学却非常有启发价值;作者强调了"思"的重要,更是极为可贵。

  《进学解》导学案2(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专题一 论说

  进学解 韩愈

  编写:卞建容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与句子。

  2.理解文章“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观点及其对我们修业进德

  的现实意义。

  3.学习本文反话正说,巧于避忌,机智得体的表达技巧。

  4.理解文义,并积累出自文中的成语。

  二、资料连接

  (一)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祖籍河北昌黎,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在文学成就上,同柳宗元齐名,称为"韩柳"。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世盛称其“文起八代之衰”。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gushiwen/guji/268635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