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袁枚《赠黄生序》原文及译文

古籍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唐以词赋取士,而昌黎下笔大惭①。夫词赋犹惭,其不如词赋者可知也。然昌黎卒以成进士,其视夫薄是科而不为者,异矣。今之人有薄是科而不为者,黄生也。或且目笑之曰:“《四书》文取士,士颇多贤,其流未可卒非。”吾代黄生对曰:“昔管仲遇盗,得二人焉。盗可以得人,而上不必悬盗以为的也。”论者语塞。

  吾不敢谓荐辟策试之足以尽天下士也,亦不敢谓为古文者之足以明圣道也。然访某某者,必询其邻人,为其居之稍近也。汉、唐之取士也,与古近。其士之所为古文也,与圣道近。近,斯得之矣。宋以后制艺②道兴,古文道衰。士既非此不进,往往靡岁月,耗神明,以精其能而售乎时。出身后重欲云云,则嘘唏服臆,忽忽老矣。

  予喜生年甚少,意甚锐,不徇于今,其于古可仰而冀也。又虞其家之贫,有以累其能也。为羞其晨昏,而以书库托焉,成生志也。既又告之曰:天下有不为而贤于其为之者,有为之而不如其不为者,无他,成与不成而已。不为而不成,其可为者自在也;为之而不成,人将疑其本不可为,而为者绝矣。今天下不为古文,子为之,安知其不为者之不含笑以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生自揣不能一雪此言,且不宜为古文;吾望于生者厚,故反吾言以勖之。

  ①下笔大惭:曾对程式化的应试文字深表不满,并为自己应试所作的词赋深感惭愧。

  ②制艺:八股文。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视夫薄是科而不为者 薄:轻薄

  B.往往靡岁月,耗神明靡:耗费

  C.为羞其晨昏,而以书库托焉羞:供应(食物)

  D.而上不必悬盗以为的也 的:目的

  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其视夫薄是科而不为者 有为之而不如其不为者

  B.汉、唐之取士也,与古近 又虞其家之贫

  C.其于古可仰而冀也 天下有不为而贤于其为之者

  D.而上不必悬盗以为的也 安知其不为者之不含笑以待也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四书》文取士,士颇多贤,其流未可卒非。

  以《四书》文选拔人才,考中的有很多是贤才,对他们恐怕不能轻率否定。

  B.吾不敢谓荐辟策试之足以尽天下士也。

  我不敢说荐举、征辟和科举考试就能把天下的人才收罗一空。

  C.出身后重欲云云,则嘘唏服臆,忽忽老矣。

  等到做官后,再想要如何如何,却已叹息不已、胸怀郁结,感叹衰老了。

  D.不为而不成,其可为者自在也。

  不做就不成功,那么做这件事的人就会感觉轻松自在。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写韩愈虽靠词赋中进士、但惭于词赋重古文,意在表明自己推崇古文的思想。

  B.宋以后八股文兴起,士既非此不进,可一旦考中,则只有叹息,仍表明对古文的推崇。

  C.全文主旨在于勉励黄生要坚持自己的志向,重视古文道统,学好古文。

  D.在勉励黄生的同时,也充分反映了作者对科举考试的八股文及古文的极力推崇。

  12.下列有关文中信息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本文是一篇“赠序”,这种文体,一般用于亲朋好友间,多为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

  B.韩愈是宋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他倡导 “古文运动”,主张文道合一、务去陈言。

  C.袁枚,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主要作品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等。

  D.“四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总称,蕴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

  13.请把文中的画线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生自揣不能一雪此言,且不宜为古文;吾望于生者厚,故反吾言以勖之。

  14.简答题(4分)

  文章结尾引用孟子的话:“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荑稗,tí bài,即“稊稗”。 稊:象稗的草,结实如小米;稗:稗子,一种田间有害杂草)。请简要回答作者在文中引用这句话的目的?

  参考答案

  8.A(轻视)(3分) 9.B(3分) 10.D(3分)

  11.D(3分) 12.B(3分)

  13.黄生如自料无力洗刷这种言谈,那姑且也就不宜去做古文。我对黄生寄予很大的希望,所以说这些反话来激励他。(4分)

  14.种植五谷,就要种得美满成熟。如果长得不熟,还不如田间的稊米、稗草。写作古文,如种五谷也要写得美好,不然还不如不写,写成如稗草般的文章,害人害已。作者引用这句话有对黄生写好古文的劝勉鼓励之意。(4分)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gushiwen/guji/64526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