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有关于苏轼的散文(5)

苏轼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在谪居黄州四年多的日子里,苏轼的心理情感发生着炼狱般的变化。首先,在谪居的心态上,显示出惶恐、矛盾与愤懑。他以一文弱书生,才经历了一场生死考验的牢狱之灾,到了黄州,仍然心有余悸。这种惊悸心情的最直接反映,就是他对因文字得祸的高度戒备。他在与朋友的书信中,反复谈到不轻易写诗作文,主要原因就是害怕再招惹文字是非。他这一时期共创作诗二百余首,文一百七十余篇,与其他各创作期相比是数量偏少的时期[7](6页)。但这一时期,又是苏轼文学创作的高峰期,他是以作品的质量而非数量创造艺术高峰的。他对黄州之贬始终是困惑和愤愤不平的,在结束牢狱生活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时作有诗句曰:“此灾何必深追究,窃禄从来岂有因!”[6](1105—1106页)表明他并不认为自己有罪,而是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在他赴黄州贬所及初到黄州的诗中,如《游净居寺》、《初到黄州》、《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安国寺浴》、《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等,都可以感受到诗人的牢骚与愤懑之情。

  其次,在谪居的经历中,重新认识了世态、人情与人生价值。二十多年的官场经历,使他对世道的险恶,宦海的复杂,以至人情的冷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与体验。在谪居的处境中,苏轼对自己原来的理想和价值观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要对以后的人生道路作出选择。元丰三年(1080),故人马正卿为苏轼请得黄州废弃的营地数十亩,使他得以躬耕其中,解决全家乏食之虞。地为黄州的一片坡地,故苏轼名之为东坡,有《东坡八首》咏其事。这八首诗值得后人重视之处,乃如王(十朋)注引赵次公评价指出的:“八篇皆田中乐易之语,如陶渊明。”[6](1084页)这八首诗,不仅记载了苏轼谪居黄州的第二年躬耕东坡的事实,而且表明他对陶渊明生活方式的认同;他从此自号“东坡”,以此向世人宣告,他在未来人生道路和价值观上作出了新的选择。此后,他对陶渊明的生活与人格更加倾心,先后作了《江城子》、《哨遍》等词,对陶公顺情适性的生活极为称赞,并且认为自己的处境与心情亦约略与之相似。试看《江城子》一词: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sushi/21758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