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有关于苏轼的散文(6)

苏轼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从崇杜到慕陶:论苏轼人生与艺术的演进(2)

  陶渊明以正月五日游斜川,临流班坐,顾瞻南阜,爱曾城之独秀,乃作《斜川诗》。

  至今使人想见其处。元丰壬戌之春,余躬耕于东坡,筑雪堂居之。南挹四望亭之后丘,西控北山之微泉,慨然而叹:“此亦斜川之游也。”乃作长短句,以《江城子》歌之。

  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昨夜东坡春雨足。鸟鹊喜,报新晴。 雪堂西畔暗泉鸣。北山倾,小溪横。南望亭丘,孤秀耸曾城。都是斜川当日境。吾老矣,寄余龄[8](62—63页)。

  生活于黄州贬谪之地的苏东坡,安于自食其力的生活方式,并从辛勤劳作,与农夫野老相往还,以及亲近大自然的经历中,感受到原来在官场和书斋无法体验的乐趣。从此,苏轼越来越展现出乐观旷达的乐天派形象,他在黄州时期创作的诗词,便奠定了一种超然迈往、浩气逸怀的人格精神和艺术品格。

  当苏轼耕东坡、居雪堂,准备如此“快哉”地“江海寄余生”之时,朝局正悄悄地起着变化,特别是神宗驾崩以后,哲宗幼冲,太皇太后高氏垂帘听政,新法派失势,新法反对派还朝,苏轼也在这次朝政变故中,被召还朝,并且得到重用,元祐时期(1086-1093)成为苏轼仕途最显达的时期。但随着高氏去世、哲宗亲政,苏轼的政治命运再次发生逆转,先后被贬惠州、儋州,岭海之贬长达七年多,时间之长、条件之恶,均超过黄州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苏轼仕途最亨通的时候,他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江海之志,念念不忘陶渊明似的田园生活。元祐三年(1088),苏轼任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学士,作《送曹辅赴闽漕》诗曰:“我亦江海人,市朝非所安。常恐青霞志,坐随白日阑。渊明赋归去,谈笑便解官。我今何为者,索身良独难。凭君问清淮,秋水今几竿?”[6](1592—1594页)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sushi/21758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