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学习科学与儿童情境学习快乐、高效课堂的教学设计(8)

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三)对话共进

  学习科学指出,人们对世界认识、理解,总是不得不受个人视阈的限制,所以现代社会需要共同体,需要协商。为了更好地生存于社会,几乎任何人终身需要进行对话活动。世界博大无垠,尽管儿童总是以好奇的目光去关注周围世界,看到的还只是世界的一隅一角,认识到的只是表层的现象,那是有限的、极不完整的。所以无论从儿童现在对知识的获取,还是未来进一步了解世界,都需要从小就开始学习与人对话,从而丰富自己。

  儿童学习中的对话一般是在班级或学习小组内,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展开,在相互启发、相互促进中进行。以对话的方式引导学生提问、答复、说明、释疑、比较、争辩……自由表达。总之,设计对话活动需要引起儿童思维的碰撞、擦出思维的火花、激起热烈的情绪,相互交流、相互感染。由于角度的不同、见解的差异,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经常性的对话活动促使学生在互动、互补中逐渐学会协商、合作,达到共进,体现了对话的多种功能。

  设计教学中的对话,首先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引领学生深入学习知识的话题,引发对话的需求。话题的设计和选择也应该是多角度的,可紧扣教材,也可由此伸发开去;连同对话的形式,也需精心设计。对话之始,同样需要教师引发激起学生对话的需求,明确对话的要求,做到有问有答,彼此交流。如四年级《太阳》一课,为了引导学生了解太阳,对天体探究产生兴趣,提出“对于我们好像熟悉,其实陌生的太阳,你们想知道它的什么?”由此从儿童经验引发对太阳探究的热情,他们一下子就提出了十几个与教材相关的问题。

  于是设计中又安排鼓励学生通过对话自己去解答。为了寻找答案,让学生担当“小天文学家”研读课文。新的角色身份诱使学生急切地想找到答案,从而带着非常积极的情绪去学课文,去了解太阳、研究太阳。

  顺着学生的思路,以“太阳与人类的关系怎么密切”作为中心话题展开对话,启发要求学生并提供表示因果递进、转折变化,以及表示假设的关联词语,以提高学生对话的逻辑性和语言的思辨能力。从课堂反馈可以看出,对话前的引导和要求的明确十分重要。现略作摘引:

  “虽然太阳温度相当高,但是它离我们很远,所以不会把我们烧死”;“虽然太阳是那么大,但是它离我们太远了,所以看上去它只有盘子那么小”;“因为有了太阳,我们在傍晚,就能看到美丽的火烧云”;“因为有了太阳,大地才会变得生气勃勃,花儿会盛开,草儿会成长”;“有了太阳,世界上才有小鸟、小动物,才有了人类”;“因为有了太阳,我们就能看见金黄的稻田”;“如果没有太阳,世界将到处一片黑暗,就不会有人类。”

  ……

  对话让学生的思维特别活跃,且体现出事物间的因果、转折、假设。由此让学生认识到,如何运用多角度的辩证的思维方法去理解和分析问题,看法不同,鼓励求异,从而获得了新知。

  为了对话的生动性,让学生扮演或担当角色,如记者、科学家、作家、导演、战士、老师、家长、导游、老农等生活中孩子喜欢亲近的人物进行对话。在进行对话、协商的同时,情境学习还特别注意引发儿童的探究性思维,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并给儿童留下沉思、冥想的空间,以培养儿童独立思考的能力。

  从以上所述可知,儿童在情境学习课堂中活动时,他们的视觉、听觉、触觉,以至肢体都会获得最为和谐、协调的感受,整个身心都投入其中。这种在教师有目的的导引下的活动便会形成蕴含着知识的意义。这样多种感官兴奋笼罩着情绪色彩,在大脑里留下深刻而鲜活的印记,必然提高儿童学习的效率且身心愉悦。

  四、学习催发潜能的不易性——着眼创新,不失时机发展儿童的想象力

  学习科学强调“有意义学习本质上是创造性的”[7],创造力就是解除传统束缚的思维力。几乎每一个儿童的大脑都隐藏着巨大的潜能,具有无穷的创造力。但潜在的智慧并非已成现实,这是一种“沉睡的力量”。既是沉睡,就需唤醒,且要及时唤醒。因为儿童的这种“可能能力”,若得不到及时开发,便会产生“递减现象”[8]。这是一种渐变的,而又无法挽回的可怕现象。但遗憾的是,不少教师每天走进课堂,每节课都认真地教学,并不见得都意识到自己辛辛苦苦的讲解、严格的要求、标准的答案,这种划一的、统死的教学,恰恰是对儿童潜能的扼杀,把儿童智慧的嫩芽掐断,使之枯萎。可以说,这是一种“罪过”。基于开发儿童潜在智慧的不易性和因忽略而造成的不可弥补的危害,我们必须不失时机地在儿童生命的早期开发其潜在的智慧,深刻地认识到儿童是一个活脱脱的小生命,有可能长成具有高智慧大智慧的人,我们必须悉心呵护、倍加珍爱、及时催发。

  抓紧儿童最具想象力的关键时期,情境学习采取“让儿童在美的、宽松、快乐的情境中,通过发展想象力来培养创造力”为催发儿童潜能的策略。想象是儿童最可宝贵的思维品质。因为想象孕育着创造的嫩芽,想象是开发儿童潜能、发展创造力的一把金钥匙。教学设计应砸碎一切扼杀儿童想象的枷锁,应引领儿童到更广阔的课堂中去,发展想象力。情境学习着眼创造,不失时机地为他们的思维飞向创新的高地添翼。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sheji/63372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