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学习科学与儿童情境学习快乐、高效课堂的教学设计(5)

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二)把握情感脉络,推进学习过程

  情境学习运用艺术的直观创设情境,儿童进入情境感受到的美,唤起了儿童的情感,学习获得了愉悦的满足。我也无数次目睹儿童热烈的学习情绪、情感推动着的学习活动现场,积极情感的驱动可以帮助学生逾越障碍,可以预防、抵御不良情绪的产生,消除瞬间的涣散。于是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动便会融合起来了。

  儿童是富有情感的小小生命体,他们的情感易于被激起,可以连续,不会戛然而止,关键是课前设计、课上教师引导要通过把握好儿童情感的脉络,推进学习过程。

  例如在《凡卡》一文的教学中,导语设计以优美的文学语言渲染了一种凄美的气氛,儿童不禁“生情”。儿童的情感是在认识事物、认识人物的过程中产生、发展的。因此,根据小说情节的发展,突出主人公的形象,我设计了系列的连续的情境,播放悲凉的轻音乐,让儿童走进小说描写的情境,唤起儿童情感体验,促使儿童的情感一步步发展起来。

  让学生担当“目睹者”,结合插图,通过联想与想象出现的“视像”,仿佛亲眼看到了凡卡正流着眼泪偷偷地给爷爷写信的情景。接着又让学生运用第一人称讲述凡卡所受的折磨。由于人称的改变,凡卡就成了“我”,孩子们读着,讲着,体验到凡卡孤独的处境与哀伤的心情,打动了孩子幼小的心灵,深情地朗读着,祈求着爷爷,仿佛自己就是凡卡在呼唤着爷爷,学生忍不住流下了眼泪。显然孩子的情感已经移入到凡卡身上……

  由此,儿童一步步走进小说中的情境,体验情境,由入情—动情—移情,进而引导抒情,在课堂上孩子们就急切提出“凡卡的这封信爷爷能收到吗?结果会是怎样呢?”进而又作了种种猜想,展开生动的描述。

  情境学习过程中课堂上群体形成的这种热烈的情绪,真切的情感,渲染了积极学习的氛围,引起学生普遍的内心激动,这正是保证教学过程顺利推进的宝贵的环境。学习科学强调指出:“学习是高度地受所发生情境调节的”。[3]情感在各种层面运作上具有连续性。在思想品德课的设计思路中,我们也鲜明提出以“美”激“爱”、以“爱”导“行”,把握儿童情感的脉络,珍惜儿童学习的积极情感,产生持续的学习动机,使整个学习过程一步步在满足儿童的主观需求中进行。这种热切的学习主动性,使儿童顺其自然地投入教学过程。脑科学指出:“只有情绪才能为我们提供足够多的热情来达到目标。”[4]“情绪信息总是比其他信息优先得到加工”,[5]且留下的情绪记忆难以磨灭。这就从脑的活动,保证了情境学习的高效能。

  从我们的一个个实验班,一批批学生的表现,可以清晰地看到:情境学习的教学设计引导儿童进入情境、体验情境、想象情境、构架情境,有效地培养儿童的审美情感和道德情感。这种高级的情感是人的灵魂。其实,人一定是在其生命早期,即个性、价值观尚未形成时就逐渐感受到知识之美、世界之美,在懵懂中依稀懂得“爱美”、“乐善”、“求真”多么好,使他们成为洋溢着生命情感的个体,甚至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情感移入大自然、移入生活、移入他人,为从小培养儿童卓越的素养作了有效的铺垫,在持续的耳濡目染中一点点积淀中成长起来。这正是我们对教育的最美好的憧憬。因此,在这里我想强调儿童的学习绝不是也不可能是单纯的知识学习,其间一定蕴含着人文熏陶,从而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情境学习的教学设计出发点就是为儿童营造最佳的学习环境,使其主动投入学习活动,身心获得全面的发展。

  三、学习系统的开放性——链接生活,凭借活动历练实践才干

  知识的本源在它的社会性、建构性,以及情境性等方面都决定了学习系统的开放性。尤其是当今社会,新知识层出不穷地向我们涌来,学习系统更是进一步开放。因此,如果我们用封闭的方式教给学生知识,则显然不符合知识的本质特征,与儿童学习知识的规律背道而驰。所以,学习科学始终强调学习活动是人与世界的互动。

  基于学习发生在一个多元的情境中,儿童情境学习主张课堂学习与生活链接,提出把学科课程与儿童活动结合起来的具体策略。通过儿童的持久的系列活动,来历练实践才干。事实上,儿童生命的历程始终贯穿着自身的活动,课堂设计的教学活动更要以培养儿童的学习力,作为教学的中心,连同情境德育也设计成“儿童主动参与的活动”,而非说教,引领儿童充分地活动起来。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sheji/63372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