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学习科学与儿童情境学习快乐、高效课堂的教学设计(4)

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一)满足需求,形成驱动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脱离儿童的经验,把课堂与周围世界的联系切断,舍去教材的情境,单纯的符号式的讲解,违背了儿童学习应该遵循的规律,很难激起学习的积极情绪,产生学习动机。

  积极情绪的参与恰恰是主动学习的关键。情境学习的教学设计正是以儿童为中心,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激起儿童的学习需求,形成学习动机。例如《海底世界》,是一篇三年级的常识性课文,没有角色,也没有情节。我便将课文情境化,拟人化,把知识镶嵌在相关的情境之中,根据教材的内容与结构层次,针对儿童的好奇心,设计了“实地考察”、“查阅资料”、“运用现代化仪器”、“搜集标本”、“展览汇报”等模拟的且具有普遍应用性的系列情境,把知识与真实世界联系起来,把“海底世界”作为儿童探究的对象。儿童成为探究知识的主角,学习成为儿童的主观需求,便会主动投入学习过程。

  设计的情境中,教师是海洋研究所的所长,学生是研究员。设计导语:“为了研究一个事物,常常需要到实地考察。为了了解海底的世界,现在让我们潜入大海”……情境的真实感,担当角色的新异感、自尊感以及即时的体验,促使学生带着想象学习课文,诱发他们在探究中自己去发现景象的奇异,进而自己提出问题。

  当时有学生激动得把铅笔盒竖起来当作“对讲机”:“报告所长,我是阿波罗一号,我在海底500米深处发现点点星光,请问所长这是什么现象?”“潜水员们”一个个争着报告观察所得,如同身处大海深处实地考察的情境中。可见儿童当时内心的激动和思维活跃的程度。提出问题后,又让儿童自己通过查阅、检索资料(补充的相关教材,以主篇带次篇)。这样从学习形式到内容都使情境学习具备丰富性。情境学习的教学设计总是设法引导儿童自己去看,去倾听,即便是“仿佛看到了”、“仿佛听到了”也同样是真切的。

  这样设计的情境与儿童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交往方式等方面的特征是与真实世界相协调的,这就决定了情境学习的合理性、创造性。作为情境学习的设计者要有广阔的思维空间,用放大的视野看世界,才能高屋建瓴。

  心理场的理论告诉我们,当学习活动成为儿童主观需求时,必然会产生向着教学目标的内驱力;而且,教学内容的多元组合“丰富性中的力量就会显示出来”。[2]这些“力”都十分可贵,它必然会驱动着、导引着学习者积极参与,勃发出很高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使不确定的学习过程变得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从某种意义上讲,学习是由预想的结果所决定的。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sheji/63372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